考试报名 报考指南 成绩查询 资格认定 普通话证 证件相关


考试介绍 考试答疑 考试动态 教师招聘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五)

来源: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时间:2021-02-24
68
【试题示例】
 
1.如今,在许多中小学附近,各类教育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因为下午放学比较早,校门口除了等待的家长,还有各个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举着牌子接回各自的学员,然后就是做作业和额外的辅导。据了解,从幼儿园开始就有家长开始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更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放学后要参加各类辅导班,这种怪象愈演愈烈,“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拉锯战正在很多地方上演。
 
平心而论,教育部门“减负”确属真心实意为孩子着想,舆论曾反复强调,中国孩子课业压力和作业负担太重,没时间玩,甚至不会玩,与社会脱节的孩子将来怎么搞创新?回应民意,从教育部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不断出台措施,教育教学大纲严格规定学校要给学生减负,严格规范授课内容,不得超纲,超规定增加授课内容、深度及学习时间和作业量。绝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每天按时放学,不再补课和扩展学习量,仅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直至完成小学、初中学业。实际上,这无形中减轻了学校和老师的教学压力,学习成绩好的则希望通过课外更进一步。
 
问题:
 
(1)试分析产生“学校减负、家长增负”这种现象的原因。
 
(2)就如何缓解“学校减负、家长增负”这种现象谈谈你的对策。
 
1.【参考答案】
 
(1)“学校减负、家长增负”是教育部在积极推动一系列减负措施解决中小学生课业压力负担的同时,家长又额外给学生增加作业和课外辅导的现象。是我国在推行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特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①社会因素方面:首先,既有的价值观念、文化习俗与“减负”政策存在一定的冲突。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学习一直都是与“勤劳刻苦”紧密联系的,“减负”不能被家长所接受。其次,单一的评价标准和非理性的用人观念。我们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学习好,就是人才。以及在用人单位聘用中过分看重学历,导致家长和学生都把考上优秀的大学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家长不敢“减负”。
 
②家庭因素方面:首先,父母对子女成才的殷切期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父母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都造成了增负的出现。其次,家长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考上好的大学,这些也导致了家庭增负的出现。
 
③学校因素方面: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各个区域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家长为避免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只能为孩子增加课外补习。其次,学校对减负政策的认识不够,很多学校认为减负只是减轻学生作业,给学生安排的作业少了,但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知识并没有因此减少,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2)缓解“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现象的措施如下: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摒弃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评价观,适应社会发展,树立科学的理性的多样化的评价观。
 
第二,改善人才选拔制度,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评价制度,真正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第三,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发现自身孩子的潜力和特长,多了解孩子,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第四,家长要配合学校,引导孩子正确的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家长要指导孩子科学的利用空闲时间,在空闲时间发展自身的潜能。
 
第五,教育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改革的力度,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均衡化,不断缩小各地各校在教育质量水平上的差距,让孩子都能享有具备同等教育质量水平的优质资源。
 
总之,“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努力。
 
2.作为新老师,张老师非常喜欢学生,但是,她也常常被学生课堂上的问题行为所困扰,有时甚至课堂秩序都无法维持,老教师建议她:“对学生要有规矩,不能给他们好脸色,他们才能乖乖听话。”
 
问题:
 
(1)张老师应该接受老教师的建议吗?
 
(2)你认为什么是问题行为?
 
(3)如何预防课堂中问题行为的产生?
 
2.【参考答案】
 
(1)张老师不应该接受老教师的建议。原因如下:课堂纪律是指为保障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设置的行为标准及施加的控制。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教师促成的纪律。教师促成的纪律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②集体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是指由群体压力而形成的纪律。③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他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④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就出现了。良好的课堂纪律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形成了自觉的纪律。作为有责任心、成熟的学生,不但应当遵守教师和集体促成的纪律,而且还应为发展集体的行为准则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因此,材料中“对学生要有规矩,不能给他们好脸色,他们才能乖乖听话”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这属于教师促成的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形成了自觉的纪律,即自我促成的纪律。
 
(2)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教学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是需要予以控制、矫正和防范的课堂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和同学关系紧张、容易冲动、上课乱讲话、坐立不安、活动过度等。
 
①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普遍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有可能产生问题行为。
 
②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消极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干扰教学的正常进行,影响教学效率,是一种负面的消极行为。
 
③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课堂问题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可以矫正的,属于教育中的常态问题。
 
由此可见,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特征为:消极性、普遍性、其程度以轻度为主。
 
(3)一般来说,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学生方面,主要有挫折经历、寻求注意、人格因素和生理因素等。②教师方面,主要有教学技能、教学管理方式、威信等问题。③环境方面,校内外环境中可能存在不良影响因素,如大众传媒、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编排。而最有效的课堂问题行为调控,就是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前,采取措施优先实施预防性管理,避免或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应从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入手,从学生、教师、环境三个方面加以预防:
 
①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具体措施如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明确学生的行为标准。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具体措施如下: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师德意识,善用关爱帮助学生。提高教学技能,增强教学魅力。变革课堂管理,善用激励引导学生。控制情绪,善用理智转变学生。掌握师生沟通的艺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③优化育人环境。具体措施如下: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物质环境、善用心理环境熏陶学生、强化社会教育。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